2)第1358章 剧中世界_简行诸天
字体:      护眼 关灯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掌握一部分话语权,自然也是有好处的,起码军方不会给谢玉“落井下石”,少马,腿短,是宋军的顽疾了。

  当然,那些缴获的金银,谢玉是不会上交,而且还要贪下九成。

  但对麾下的八百乡兵土兵来,给他们留太多钱财,也是取祸之道,再有,有走夏境这一趟功劳。

  未来每个人,都有至少一个厢军名额的前程。

  在宋当兵,虽地位地下,但估计也是历朝历代工资最高的。

  谢玉,又按雮尘珠的编排,了所做之事。

  韩琦相公,有信也有不信,只让跟着他回京述职。

  私下暗叹,谢玉那套三光之策,虽然有违儒家道义。

  但确是是重创了西夏,看来边关又将归于和平了。

  但到底,还是宋军军力比想象中的羸弱,和之前想的一样,大宋走到这一步,是到了改革的时候了。

  至于,杀谢玉,献人头的事,只要智商在线,有政治头脑的大臣,自然不会做。

  可以,只要谢玉活着,以后西夏犯境,都要掂量掂量了。

  夏那边没少活动,北辽也是如此!

  以北辽和宋的关系,很快谢玉的档案就出现在辽国上层人物的案头了。

  果然,要狠起来,还是那些读书的。

  随韩琦回京述职途中,接连遇到刺杀。

  毕竟随李元昊南攻大军中,自然有不少出现夏西南境的部落兵,大军解散回家一看,亲人死光,家里都烧成白地。

  都是军悍卒,一无所求中,就只剩下报仇这个年头。

  谢玉自然不惧,韩琦的亲卫已经给谢玉挡十几波刺杀了,不得已韩征掉了附近的五百驻泊禁军护送,这才“安全”一些。

  也从这里看,确实能看到谢玉那一招,对西夏的伤害有多大了。

  韩琦也常找谢玉话,灌输儒家“仁恕”之道的同时,也常和谢玉商讨军战之术。

  谢玉只自己所用的是“邪法”,不是正统军战之术,多闭口不言的。

  相反谢玉以自己景佑五年戊寅科第249名晚辈自居,多向韩琦请教儒家学问。

  韩琦向谢玉宣传他的务实摒虚之策,谢玉深为赞同。

  交流中,韩琦见谢玉多用耕种治术举例,可想在做知寨这三年,理论和实践结合是这人才。

  有推荐谢玉参加制科的意思,和韩琦交流儒学,谢玉目的就是这个。

  后世苏轼诺大的名头,除了善诗词外,就是中读书人中的读书人,才能考上的制科。

  而参加制科首先的条件,就是要有重臣推荐。

  谢玉知道这次自闹的风波肯定很大,在以自己的年岁,干脆进崇文馆读书,准备制科考试,躲避风波。

  见韩琦主动出制科的事。谢玉也连忙就坡下驴,出了自己的想法。

  有些话,自然是坦诚些好。

  韩琦沉寂一下,问:“谢玉,你可想好,如此,你那可封侯的军功就没有了。”

  谢玉:“韩帅,爵位我家

  请收藏:https://m.q000p.com

(温馨提示:请关闭畅读或阅读模式,否则内容无法正常显示)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