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第一百零一章 悲剧的赵括_战国赵为王
字体:      护眼 关灯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信上的话只有几句。

  “汝父出身贫寒,曾任田部吏之官,不曾自弃而奋发,故有马服君之封。吾儿今之裨将,岂非远胜田部吏也?愿吾儿习父,耀吾门楣。”

  这封信犹如当头棒喝,终于唤醒了赵括。

  没错,当年赵括的老爹赵奢也不过只是一个替国家收租子的小吏,但凭借着自身的奋斗却最终成为了让无数人仰望的马服君。

  如今的赵括身为裨将,转换成地方行政级别都要和郡守差不多了,比起老爹赵奢来说不知道强到哪里去了,更曾经和赵国国君赵丹谈笑风生···根本没有理由自哀自怨嘛!

  从这一天起,赵括觉醒了。

  他不但每天勤奋练习武艺,操练自己麾下的士兵(作为督粮官,赵括也有一支千人左右的护粮队),夜间更是苦读兵书,日日未有懈怠。

  在年轻的赵括心中憋着一股劲,尔等都觉得吾赵括不行?吾却要证明给尔等看,吾赵括,乃是不逊色于吾父之大才!

  这样的日子一过就是差不多两个月。

  这一天晚上,赵括率领着自己的运粮队,护送着上万民夫和数千车粮食,浩浩荡荡的抵达了故关。

  根据惯例,赵括和运粮队都在故关宿营一晚,第二天早上启程,傍晚时分正好可以全部抵达泫氏城。

  在经历了这几个月的军旅生涯之后,赵括整个人的肤色变得黝黑了许多,一张脸庞上十足的锐气基本被磨平,举手投足间多了一股沉稳的风范。

  如果说先前在觐见赵丹之时的赵括还有几分公子哥的模样,那么如今的赵括看上去已经完全是一个真正的军人,甚至已经隐隐有了些带兵将军的模样了。

  这两个多月来的军旅生活对于赵括的改变无疑是极为明显的。

  和往常一样,赵括在夜间巡视完毕之后便回到了自己的帐篷,挑灯夜读起来。

  由于一直是在行军之中,所以赵括读的当然不可能是那些笨重无比的竹简,事实上赵括读的是一本帛书,一本随着赵括母亲的密信而送来的帛书。

  说是帛书,其实也就是三张帛纸罢了。

  但是这三张帛纸之中的任何一张拿出去,都绝对属于不传之秘,让整个世界的人都为之疯狂。

  因为这三张帛纸的表面赫然用赵国金文写着《行军》《谋攻》以及《作战》。

  根据赵括母亲派来信使的说法,这三篇兵法,乃是出自于大名鼎鼎的吴国兵家代表人物孙武之手,为《孙子兵法》十三篇中的三篇,机缘巧合之下为赵母所得。

  涉世未深的赵括十分轻易的就相信了这个说法,但是他并不知道事实上这三篇兵法乃是来自于赵国宫城,而且之所以只有三篇,是因为他那位穿越者君王只记住了这三篇内容,而且还没有记完整···

  真正的《孙子兵法》全篇,此刻应当还在孙武后人的手中。

  但即便

  请收藏:https://m.q000p.com

(温馨提示:请关闭畅读或阅读模式,否则内容无法正常显示)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