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第三百二十七章 黑水城的新客人_穿越1630之崛起南美
字体:      护眼 关灯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而且产量应该很不稳定,这部分的收入也许哪天说没就没了。药材除了熊胆、鹿茸等本地能够自产外,其余都得去朝鲜收购,价高不说。质量和数量也不稳定;丝绸瓷器茶都是抢来的,来源更是不稳定,大马哈鱼、秋刀鱼咸鱼干只是用来满足国内一小部分有猎奇倾向的消费者需求,市场也有限得很,仔细算算,黑水地区的经济简直是一团糟,莫大帅这些年来光顾着打仗了。嗯。套用一句话,若是出个意外,那么本地的国民经济就会处于崩溃的边缘。”

  “这个时候就需要我们了嘛。”年轻人颇有信心地说道,“这次我们梅机关带了这么多人过来,正是可以大展一番拳脚啊。黑水港有煤炭、有木头、有鱼,黑水河两岸的土地也算肥沃,好好收拾一番的话肯定能成为本地最繁华的城市的。”

  目前库页岛上东岸人一共设有两个据点,其一便是黑水港。城墙(才刚刚开始修建)圈住的核心城区面积为平方公里,城外还有码头、炮台和部分居民区。城区内外的建筑全是带有壁炉的大尖顶式砖瓦房——按照魏博秋的说法就是一股浓重的毛味,居民们在屋里还自己抹了火炕,然后购买一些煤矸石之类的低热值燃料取暖,当然有些人也会去买稍贵一些的木炭做燃料。这座城市经过四年来的建设,比起岛上其余地方、海峡对面的虾夷地、左边的北满地区,可以说已经相对比较“宜居”了。居民的生活条件也远胜那些地方。而这,也是黑水港能持续吸引人前来定居的原因所在——谁不想过好日啊!

  岛上的另外一个据点便是大泊港。说实话,这个据点东岸人从来就没下力气好好经营过,目前只有极少数砖石建筑。分别是乡政府、派出所、粮库、物资库、卫生所等单位。除此之外便全是木头房屋了,包括与日本人、山丹人进行贸易的大泊交易所都是砖木混合结构的房舍,简陋得很。此外,沿着森林、河流边缘是大片修建得整整齐齐的单层小木屋,这些木屋的所有权在乡政府手里,平时供在此停留等船的移民居住。

  这些移民最多时能达到两万多人,每年4月份过后便在此地种地放牧,同时也打猎捕鱼,以维持生计。到了10下旬东北风乍起的时候,他们便又会被赶鸭一般赶上海军的运输船,然后漂洋过海前往澳洲。流动人口远超过定居人口,这便是大泊港的奇葩之处。

  本地仅有的两千余名定居居民基本都是明人和山丹人,此外还有少许日本人。他们在港口内从事着手工业劳动,主要是编织渔网、处理渔获、鞣制皮革,以换取自己生存所需的口粮。偶有几个从大明逃来的脑灵活的家伙在港口区域开了一些小旅馆、小饭馆,算是本地为数不多的商业行

  请收藏:https://m.q000p.com

(温馨提示:请关闭畅读或阅读模式,否则内容无法正常显示)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