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第五百三十一章 苦难的行军 五_穿越1630之崛起南美
字体:      护眼 关灯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看?这关系到咱们国家给他发放的贷款的用途呢,我想听听你的意见。”汤承志问道。

  “没什么太多的建议,还是先从最基础的农业搞起吧,先养活自己,繁衍人口,再谈其他的。”唐参谋说道:“马虎想沿着大龙河谷及湖滨地区发展,其实是合理的。我看过,这里是冲积土,很肥沃,看看那些茂盛的白花金合欢树就知道了,比高原上那些砖红壤要强得多。这里有从葡萄牙那边流出来的玉米,黑人部落种植得很多,几乎已经成了他们除木薯外的第二主粮。但有个问题,根据我们的经验,最好自然条件却不一定能够带来最高的生产效率,往往是不太肥沃的土壤能够生产更多的玉米。因此,其实在那些高原红土区,可能比河谷地或湖滨地更适合种植玉米。毕竟,这是一种亚热带农作物,过多的降雨、过高的温度、过高的湿度都可能使其减产,新华夏岛的玉米种植就不是很成功,虽然那里有很多砖红壤。我认为,我们应该正式给出建议,等他们以后占领了更多的砖红壤、贫瘠的沙地时,再大规模种植玉米,而不是浪费的宝贵的肥沃河谷地。玉米是天尊赐给生活在贫瘠土地上人们的宝物,但不适合所有地区。”

  “有道理。或许应该让他们更多地种植水稻,反正那里水系发达,高温、高湿、高降雨量,一切都很完美。”汤承志点头道:“那么,说说经济作物吧,这价值更高一些,靠种植水稻、玉米可发不了家,偿还债务的过程也会很漫长。”

  其实,正如汤承志所说,靠卖粮食确实速度有点慢。现在东岸粮食可是富余的呢,政府高层都在想办法让殖民地尽量用东岸体系内部的农产品——也就新库尔兰和葡属莫桑比克可以卖一些粮食、棕榈油、腰果什么的,但有数量限制——你马拉维王国突然大量倾销粮食,虽说是为了还账,但总不是个事。而且,粮食特么的也卖不上价啊,你以为是咖啡、可可、茶叶、橡胶呢?

  其实吧,后世的马拉维在种植经济作物上历史还是比较悠久的。早在1888年的时候,殖民的非洲湖区公司就引进了两棵阿萨姆茶树,主要在高原的布兰太尔种植,万磅茶叶。到了20世纪中叶,马拉维的茶叶出口规模已经很大了,每年超过1900万磅(当时价值300万英镑),每英亩810磅的平均产量已经是很高的水准,有时比印度和锡兰的茶叶单产还要高。

  但马拉维种植茶叶也存在一些问题。首当其冲的是与东岸本土河间东北部的茶叶产区形成竞争。虽然那里的茶叶产量还不是很大,但竞争就是竞争,可能会损害东岸茶农利益,毕竟他们目前已经被外国进口茶叶给冲击得很苦了。其次,这些马来人也不会种茶叶,

  请收藏:https://m.q000p.com

(温馨提示:请关闭畅读或阅读模式,否则内容无法正常显示)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