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第八章 蛟河新况_穿越1630之崛起南美
字体:      护眼 关灯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起色,不再是纯粹地往里砸钱了。

  板桥乡这个定居点设立不超过一年,人口两千余,因此即便有着从瓜拉尼人那里抢来的部分农田,但该地的粮食依然未能自给。已经从农业部调任国家储备粮库科长的陈科来板桥乡,为的就是与国家开拓总局的人协调粮食分配方案,即今年政务院打算在蛟河流域增设五个定居点——分别是位于圣佩佩(SaoPepe)小城附近的田柳乡、位于圣玛利亚附近的化龙乡、位于南圣佩德罗附近的中营乡、位于圣甘贝里(SaoGabriel)小城附近的后营乡,以及位于高原上的前哨据点前营乡(后世茹利奥.德卡斯蒂略斯小城附近)。

  按照计划,这五个定居点将安置超过八千新移民以及两千名来自东部的新生代,考虑到拓荒的艰巨性(前三年完全靠吃国家补贴),为降低成本计,国家开拓总局打算就近购买、调运粮食,这就涉及到与国家储备粮库这家巨型垄断企业的协调问题了,于是这才有了此番陈科到蛟河地区出差的事情。

  而就近采购、调运粮食,自然就绕不开这两年在蛟河地区逐渐广为人知的森林开发公司了。这家公司由来自热那亚、卢卡、佛罗伦萨、曼图亚、帕尔马等地的13位意大利投资者共同出资成立,总经理叫卢西亚诺,主营蛟河地区的森林采伐、粮食种植和部分交通设施的建设(青山乡码头、森林铁路等),实力还是蛮雄厚的。

  这家公司最初成立的缘由,还得追溯到1654年中,蛟河地区专员许信邀请了24位意大利投资者来本地考察的事情。当时许信允诺给予这些意大利人30-50年不等的土地经营权,另外还给予一定额度的信贷支持,条件是意大利人必须从旧大陆运人运物资过来进行开发——为了减少投资者的顾虑,许信还经中央授权,与意大利人签订了各类资产的溢价回购条款,即意大利人若看到盈利无望,那么可以以一个事先约定的价格(一般溢价30-60%)回卖给东岸政府,这充分保证了投资者的利益,因此最终24人里有13人愿意前来投资,而森林开发公司也在1655年中于蛟河堡正式成立。

  森林开发公司经营至今(1658年9月份),已经运营三年零三个月,计拥有伐木场19处、农场8处、牧场2处、果园1处(在建中),先后已投入了超过900万银行里拉的资金,从那不勒斯、西西里、南德意志输送了六千余名旧大陆劳工前来(70%为男性)务工,为蛟河地区的开发立下了汗马功劳。

  这六千余名旧大陆劳工目前尚余将近五千人(劳累、疾病死亡一千多),分散在木牌乡、青山乡以及位于蛟河、新波河交汇处的南码头乡(由一座

  请收藏:https://m.q000p.com

(温馨提示:请关闭畅读或阅读模式,否则内容无法正常显示)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