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第一千八百一十章 立场_秦时之七剑传人
字体:      护眼 关灯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面对固执的淳于越,伏念语气越发沉重的驳斥道,“悖逆君上,不忠不孝,何谈圣道!”

  “父有争子,则身不陷于不义。”淳于越保持着平静回应道,“伏念,究竟是你不忠,还是我不忠?”

  这句话一出,伏念身形不由一晃。

  淳于越虽然脾性好,但此时也是有些上头了。

  他这话已经是在明着指责伏念屈从上命,愚忠愚孝了。

  虽然后世的儒家在忠孝这个议题上越走越极端,但孔子本人其实是一个非常灵活,从不死板的人――这里的灵活和官僚阶级灵活的道德底线是两码事。

  孔子从来不推从愚信愚从,愚忠愚孝,而是要具体情况具体分析。

  眼瞅着亲爹要踩坑里了,你总不能因为忠孝就眼看着他跳坑里。

  淳于越现在就是指责伏念为了讨皇帝欢心,袖手旁观皇帝往坑里跳……甚至还在后面推。

  面对这种指责,伏念并不心虚,只是又恼火,又憋屈。

  他不觉得自己是在愚忠屈从,他明明是为了儒家,为了小圣贤庄而委曲求全,和皇帝本身反而关系不大。

  “不在其位,不谋其政。”伏念压制着怒火,维持着体面,尽量平静的回应道,“我只是在履行身为儒家掌门,小圣贤庄掌门的责任!”

  “淳于博士,你已经越线了!”

  伏念不是朝臣,规劝皇帝不是他的责任。

  如果可以,伏念当然不介意为国效忠,为君分忧,但他已经无能为力,只能求自保了。

  同样,淳于越虽然是朝臣,但只是博士官,进言劝谏同样不是他的责任。

  当然,说一千道一万,身为儒家弟子,伏念还是有些亏心的,他终究愧对了自己过去读的圣贤书。

  如果只是为了自己的性命,伏念不介意慷慨就义。

  但他的肩上还担着小圣贤庄上下几百号人,甚至儒家成千上万儒生的性命,他不能拿这么多人的安危来践行自己的理念。

  妥协,是任何人都免不了遭遇的必然经历,哪怕是身为皇帝的嬴政都不例外,身为小圣贤庄掌门的伏念同样不能例外。

  看着明显已经动怒的伏念,淳于越老迈的面庞上只有平静,并无与之针锋相对的想法。

  之前就说了,淳于越是理解伏念的。

  同时,伏念所说的不在其位,不谋其政,淳于越也是认可的。

  也因此,淳于越并不愿意和伏念站到同一战线。

  伏念是儒家的掌门,是小圣贤庄的掌门,淳于越却不是,所以他能够肆无忌惮的,和那些跟他抱有相同目的的,一同为了自己所要践行的圣人之道一往无前。

  当然,淳于越很清楚他们的诉求或许和自己一样,但真正的目的大概率截然不同。

  不过这并不重要,淳于越需要的是结果,而想要达成他需要的结果,他就必须团结所有可以团结的人。…。。

  这些因为各种各样的目的而和他站到一起的儒家同门,既然选择了下场,也就等于是自愿把人头压了上去――不管他们心里是否有这个认知。

  所以淳于越和伏念不同,他不需要对这些人的安危负责,大家各人顾各人就好。

  请收藏:https://m.q000p.com

(温馨提示:请关闭畅读或阅读模式,否则内容无法正常显示)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