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第五百四十九章 驰道所及之地,皆为汉土_回到北宋当明君
字体:      护眼 关灯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那时候的青山绿水,却遍地都是狼烟,没有炊烟。

  颠簸的车驾,耗尽了种师道最后一点生命力,打完大同府后他长病不起,在岳飞收复燕京的时候,他也在在大同府的行在宫中,合上了自己的双眼。

  “种少保啊,现在这破车,终于不那么颠簸了。”赵桓拍了拍腿,拿出了札子。

  要是当初大宋有这等驰道……

  这些札子都是些汇总的札子。

  大宋从汴京调往燕京的粮草,还有租赁陈家大船,将江南的交纳的税粮,押解到燕山东麓,以及河东路和永定军路,对云中的粮草押运的汇总,以及各地军器院改良陶炉,冶炼步人甲送到前线的种种札子。

  战争,牵一发而动全身。

  赵桓从来不喜欢战争,但是又不得不打。

  “现在大宋披甲率已经覆盖了五成了吗?很好,有熙宁二年的水平了。”赵桓放下了手中的一本札子,笑着说道。

  熙宁二年,是宋神宗赵顼的年号,距离靖康三年,正好五十九年。

  大宋的披甲率正式恢复到了熙宁二年的水平。

  赵佶在位这二十六年,大宋的披甲率年年刷新最低,以至于赵桓继位的时候,就只有五营百甲的水平。

  五营是两千五百人,共计大全装甲胄一百副。

  熙宁二年,大宋禁军五营两千五百人,共计大全装甲胄一千二百五十副。

  不到五十九年的时间,大宋就把军队的甲胄都败光了。

  大观年间,钱引大规模刊印,就需要更多的钱去支撑,大宋的薄铁钱,吃掉了甲胄用的铁。

  吃完新甲的铁还不够,赵佶又把目光看向了库存的甲胄,一时间把甲胄打成铁钱,蔚然成风。

  大宋商贸发达,大宋的朝堂却没有足够的武力,去征服更多的铁山,银山,金山。

  一条腿发育不良,宋徽宗直接把这条腿给打折,然后给扔了。

  赵桓拿起另外一道札子,才发现,赵佶还把另外一条腿给打了个半折。

  赵佶为了去高丽耀武扬威,建了两艘神舟,六千料(三百六十吨)的康济号,七千料(四百二十吨)的通济号。

  这两艘超级大船建造出来后,不可避免的带动了大宋船舶的飞速发展。过去三千料的商船,变成了中型船舶,大型船舶的技术有了现成的例子之后,江南各家开始建造五千料以上的大船。

  赵佶发现这进一步促进了海贸的发展,造成大宋钱币大量流失。

  整个东南亚都流行起宋钱之后,赵佶居然选择把船砸了,进了火炉……

  这个脑回路赵桓至今没有想明白,他脑子里都是豆腐花吗?

  后世苦苦追寻的货币国际化,结算权,在赵佶眼里,是害政,因为他没有钱去支撑这种国际化的市场。

  又打不下金山银山来,还奈何不了大宋日益兴盛的海贸,弄的海禁也是不伦不类,没人执行,市舶司的税收是他的主

  请收藏:https://m.q000p.com

(温馨提示:请关闭畅读或阅读模式,否则内容无法正常显示)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