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第246章 驰骋太阳系_暗体
字体:      护眼 关灯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欣欣向荣的景象,南北半球的雪线又退回到了之前的区域。

  冰冻的大海也解冻了,之前,人们眼前的那个被封印了一般的辽阔海洋又焕发了勃勃生机,湛蓝的、碧波万顷的大海又用海浪奏响着明快的音符。

  人类从地下城迁徙到了地表之上,残破的城市也得到了修复,昔日那活力四射的座座城市,在世界各大洲又恢复了生机。

  地球恢复了,恢复到了昔日的郁郁葱葱与欣欣向荣。

  为了续存地球文明,人类又将目光瞄向了火星,这颗地球的姐妹星。

  针对火星的改造计划也如火如荼地展开了。

  “荣宇”号和“荣宙”号星际飞船远赴太阳系外围的柯伊伯带,从此处捕获了一颗直径为500公里的小行星,然后将其运送到了火星轨道。

  火星成功地捕获了这颗小行星,使其成为它的一颗卫星,这颗卫星将承担月球对地球相类似的作用,用相互的万有引力将火星的倾角拉到23度左右。

  这颗卫星的存在,使得火星内部液态的镍铁核心在潮汐力的作用下,运转了起来,火星的磁场产生了,它也拥有了与地球一样的磁场。

  磁场的存在,使得火星能够抵御强烈的太阳风及宇宙射线的侵袭,保留大气层成为了可能。

  除此之外,人类用电能融化了火星两极的冰川,形成了一个面积近2000平方公里的大湖,又在湖里种植了大面积的蓝藻。

  蓝藻的种植,使得火星具备了氧气生产的能力,大量的氧气为后续树木的存活提供了必要的条件。

  为了加热火星,产生温室效应被认为是最为快捷的方式,而二氧化碳是产生温室效应的主要气体,为此,人类将二氧化碳富集的金星作为该气体的采集基地。

  为了采集金星上的二氧化碳,人类建造了上千艘气体运输飞船,经过数月的采集,大量的二氧化碳气体源源不断地被输送到了火星上。

  人类又将地球上的土壤大规模地运往了火星,并在其地表上种植了各种树木。

  水、蓝藻、氧气、二氧化碳、树木构成了火星初步的生态闭环,火星的气候正在一点点地改变,150年后,它将变成另一个地球。

  尽管改造的时间稍显漫长,但人类在火星的表面已经建立了大大小小数百个定居点,这些定居点为后续火星的大规模移民,提供了必要的经验和技术手段。

  这些定居点采用巨大的圆拱式建筑,里面有人类活动的一切自然景观和建筑,每一个定居点俨然就是一个完整的生态系统。

  除了改造火星外,人类在金星轨道附近建立了一个大型的太空军事基地---纳斯军港,以防备和抵御泰伯星人斥候部队的袭击。

  尽管地球人进行了周密的部署和有效的武力威慑,但纳斯军港在建造初期,还是遭到了泰伯星人

  请收藏:https://m.q000p.com

(温馨提示:请关闭畅读或阅读模式,否则内容无法正常显示)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