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第203章 中旨_匡扶大明
字体:      护眼 关灯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的道理?

  就在他苦思冥想之际,却听得外面有人高声唱诺,叫道:“圣旨到,兵部郎中孙越陵接旨。”接着便有几个内监走了进来。

  孙越陵心中一惊,怎么这个时候有天子的旨意到来?

  他不敢马虎,连忙整冠弹衣,来到房中正中央,肃然而立。只见一名胖老太监在几人的簇拥下,朝着他走了过来,旁边一人手中捧着一个紫盘,里面放着红绫扎束的卷轴。

  这名胖老太监五十岁上下,眉目粗浓,看上去还有些慈眉善目,但双颊纵横交错的条纹和炯炯有神的眼睛却让人知道他一定经历过许多宫内的风霜;他头戴黑纱冠帽,身着麒麟紫袍,犀角带围腰,脚蹬粉底皂靴,看上去仪态不凡,颇有气势。

  此刻,那名胖老太监他见发愣,冲着他笑了起来,说道:“怎么?咱家来给孙大人传旨,孙大人似乎不太高兴啊?”

  孙越陵听他一开腔,心中忽然猛生警觉,霍然而悟,高声说道:“怎劳魏公公亲自前来,下官实难担当。”说罢,躬身行礼,打算恭聆天子旨意。

  他并没有下跪,因为他瞥见放在紫金盘里的,并不是黄缎金丝、内阁票拟的常规圣旨,而是红绫扎束的中旨。按照明朝官场的规矩,接中旨是不用下跪的,只需躬身行礼即可。但是,就是这道中旨,却让他犯了难,感到无比纠结。

  只听得魏忠贤高声说道:“奉天承运皇帝,制曰:刑部郎中孙越陵,英姿俊赏,功劳很大,伏惟上意,是吾忠臣。特擢为大理寺少卿,为吾出力献谋,是喻,钦此。”

  孙越陵听完圣旨,登时感到头大,心乱如麻。

  毫无疑问,如此水平的圣旨必定是出自天启之手,否则不会毫无修饰,听上去就像是大白话,也只有没怎么读过书的天启皇帝,才能写出这样牛逼轰轰的圣旨。

  但是,自他来到此后,已经对现今的朝廷法度、官场习惯有所了解,有明一朝,特别是在中后期,作为文官臣员,是不能随意接下皇帝中旨的,概因中旨不入内阁,不经程序,只代表皇帝的意思,往往为内阁六部九卿所不容。

  随意接中旨,某种程度就是与朝廷上所有的文臣势力作对,是官场中的大忌所在,搞不好就要被千夫所指,万人唾骂。

  魏忠贤看着他,似笑非笑道:“孙大人,还不接旨?”

  孙越陵脑中一直转的飞快,想要弄清楚眼前的状况。这道圣旨毫无疑问是提拔他,对他有利的。但是,它偏偏就不是出自内阁,也没有知会吏部,而是天启皇帝自行拟定的旨意。

  天启为什么要在这个节骨眼上提升他的职位呢?

  孙越陵想来想去还是不太明白,难道仅仅就因为他没有参与东林弹劾魏忠贤的举动,所以天启就对他另眼相看,以如此决绝的方式来提醒整个东林中人?

  —

  请收藏:https://m.q000p.com

(温馨提示:请关闭畅读或阅读模式,否则内容无法正常显示)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